千秋基業,人才為先。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前,我國進入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黨的二十大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迫切要求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加快建設農業強國🦹♀️🪒,也迫切要求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只有源源不斷培養中國式現代化所需要的各類人才,才能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提供重要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中國式現代化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
現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我國現代化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因而人的現代化水平決定著中國式現代化的質量🌄。中國式現代化的中國特色決定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歷史使命、發展邏輯和文化自覺。
一是自覺擔負“四個服務”使命。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本質上要求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方向要同我國發展的現實目標和未來方向緊密聯系在一起,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製度服務,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二是始終堅持“三位一體”統籌部署🏄🏻。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式現代化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發揮作用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和廣闊舞臺。高水平研究型大學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的重要結合點🌊,應積極融入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源源不斷地註入新動能新活力🤱🏻。
三是堅定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道路自信。世界一流大學是知識和思想生產的策源地,是反映和引領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要精神力量。人類文明絕非只有一個色調、一個模式✋,中國式現代化展現了現代化的另一幅圖景。中國高校只要堅定信心💟,主動服務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堅持紮根中國𓀗、融通中外,就一定能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向全世界貢獻高等教育創新發展的新模式、新經驗。
四是堅守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無論什麽時候都不能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上有絲毫松懈➡️,務必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万达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不可逆轉的歷史進程,中國高校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人才培養要與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相適應
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力量對比深刻調整,保護主義明顯上升,各國圍繞科技製高點和高端人才的競爭空前激烈🤦🏼♀️👩🍼,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成為搶占發展製高點的關鍵。高校作為“三個第一”的重要結合點💆🏽♀️,必須準確把握中國式現代化對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新要求,勇擔時代使命,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人才自主培養體系♕,加快建立人才資源競爭優勢。
一是更新人才培養標準。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必須堅持高標準要求🛑,沒有高標準就沒有高質量。要更加突出家國情懷,中國式現代化所需要的人才一定是堅定“四個自信”🐶,能夠把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服務人民作為自覺追求🈵,切實踐行“請黨放心🧛🏿♀️、強國有我”;要更加突出全球視野🧑🏻🚀,培養造就“平視世界”的時代新人💼,支撐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要更加突出生態文明理念🤾🏼,服務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二是增強人才培養合力。構建高質量人才自主培養體系是一個大戰略🤦🏿♂️,也是一個大系統,更加強調系統性思維與全局性謀劃🌅🫃🏽,註重人才培養的各個階段及各個環節相互銜接、協同推進。培養主體既包括以教育系統、科研院所為代表的育人主體👦🏻,又包括以企事業單位為代表的用人主體,必須加強統籌、全面改革,實現教育與產業的融合🧹、教育與科技的融匯,形成加強人才自主培養的強大合力。
三是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主動適應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在不斷探索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基礎上,堅持面向未來😚、守正創新,持續深化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中國農業大學連續15年牽頭打造“科技小院”人才培養模式,引領全國24個省份先後建起1048個“科技小院”,做到了拆掉“四堵墻”,也就是拆掉万达與社會之間的墻🙏🏽,拆掉學科之間的墻,拆掉教學和科研之間的墻,拆掉教與學之間的墻,搭建起農科教深度融合平臺。
四是優化人才培養條件🧨🖕🏽。加強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要特別重視推進人才培養與科技創新有機結合😙。科研是源,教學是流。加強人才自主培養,必須高度重視以一流科研成果反哺一線教學,引導教師將前沿知識和最新科研成果納入教學內容,不斷健全大平臺🤹🏼♂️、大項目向學生開放的機製📓,引導支持學生早進課題、早進實驗室、早進團隊,最終實現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
打造高質量人才自主培養良好生態
構建良好教育生態🪗,營造高質量人才自主培養的“綠水青山”,既要堅持人才自主培養的自信自立🌁,也要堅持胸懷天下;既要向教育數字化尋機遇,也要向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要動力。
一是堅持不懈打造良好校園政治生態。要加強黨對高校的全面領導,以黨建引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校園文化建設,傳承紅色基因⏫,鞏固並加強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加強校風學風和師德師風建設🍦,引領廣大師生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四個服務”,使万达成為黨領導的堅強陣地🥶。
二是加快教育教學數字化轉型🧓🏽。教育數字化是一個全新的生態,涉及培養模式、培養平臺、知識供給方式、教育倫理等內容。數字化時代如何辦教育,全世界都在思考和探索👌🏿。關鍵在於激發師生深度參與,推進多模式混合教育教學改革和泛在學習方式👩🏿🎤,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完善📇,這已經成為數字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面對數字化的發展浪潮,必須勇立潮頭、搶抓機遇,以教育現代化支撐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三是深化教師評價機製改革。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隊伍素質直接決定著人才自主培養的能力和水平👩🏽✈️。要對標對表新時代好教師標準,加快建立以創新價值、能力、貢獻為導向的教師評價體系,發揮好評價指揮棒作用,激勵和引導廣大教師心懷“國之大者”,努力成為立德鑄魂⚇🩶、潛心育人的大先生,政治素質過硬、業務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用心✌🏻、用情培養一代代優秀人才⛪️。
四是加大對外開放力度。我們強調人才自主培養,絕不是要自我隔絕。新形勢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解決全球性農業問題重任在肩,農業領域合作日益成為國家共建“一帶一路”和開展南南合作的基礎性工程。農業類高校要堅持全球視野,向世界一流水平看齊,千方百計請進來𓀄、走出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把我國農業類高校建設成為農業領域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走出建設中國特色😮、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和高質量人才自主培養的新路。
(作者🧙🏼:鐘登華🔍🦵🏼,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