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被賦予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的歷史使命,為全國探路。為此🧑🏽🦰🧝🏽,省委、省政府出臺了《浙江省山區26縣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5年)》(簡稱《實施方案》),聚焦解決地區差距、城鄉差距、收入差距☸️,加快浙江山區26縣共同富裕發展步伐。共同富裕根本靠改革,基礎在教育,《實施方案》明確提出“構建符合山區需求的教育體系”。在這一背景下🙋🏽♂️,梳理和分析高等職業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成為亟待解答的時代課題。
高等職業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三維邏輯
理論邏輯——堅持類型教育特征屬性的本質需要🤡。高質量發展高等職業教育與推動共同富裕在內在邏輯上是辯證統一、互為前提的。產教融合、“雙師型”教師、技能人才培養、職業技能培訓等類型教育的特征屬性將進一步夯實共同富裕發展的基礎。共同富裕包含著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富裕,而高等職業教育在有效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社會兜底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政策邏輯——激活共同富裕動力引擎的必然需要🙁。從職業教育政策層面看,自《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發布以來,各級政府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更加重視,將促進職業教育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不斷加大對職業教育發展的投入,並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類型教育的特征屬性更加凸顯。可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撐🧑🎤。從共同富裕政策層面看,浙江從金融、教育、文化等多個層面密集出臺支持政策,尤其是各高職院校在整體布局下👨🏻🔧,陸續出臺助力共同富裕的“一校一策”,一方面對自身高質量發展提出新要求,另一方面也將進一步激活共同富裕的動力引擎。可見🍼,共同富裕發展要求進一步夯實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基礎💞。
發展邏輯——助力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從經濟發展需求看,經濟學界普遍認為“高質量發展”應包含提升生產力和調整生產關系,這也是共同富裕的本質要求。而經濟發展與職業教育的聯系最為緊密💵,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就是在擴大人力資本投資☢️🅾️,就是穩固共同富裕的基石🪗。從社會發展矛盾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包括了對個體生涯發展和技術技能教育的向往,簡單的職業技能學習已經不能滿足人民的需要。培養新時代的大國工匠、能工巧匠🏋🏽,提升生產力,促進經濟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已成為未來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
高等職業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現實困境
一是山區產業發展急需優質職業教育資源🧤。一方面,山區職業教育專業結構急需調整👩🏿🎓,山區26縣的中職万达的專業設置雖然基本覆蓋區域產業發展,但缺乏系統性設計,專業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另一方面⛴,山區職業教育急需提檔升級🫲🧑🏼🦰,尤其是招商引資的一些高端產業和產業高端,對區域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從現有情況看⛎,山區縣尚未有獨立設置的高職院校🏆,優質職業教育資源匱乏。同時🧚🏿🤜🏽,山區學子在外求學後📀,回鄉意願不強烈,以臺州科技職業學院為例,2020—2022屆畢業生中,臺州山區縣(天臺🫱🏻、仙居🧝🏼♂️、三門)生源學生回生源地就業的平均比例為43.25%,不及半數🤹🏽。山區產業發展的人才供給存在斷檔風險。
二是山區企業發展急需提升人力資源水平。當前,山區企業的發展與人力資源水平不匹配。一方面,山區中職教育發展緩慢👩🔧,當前浙江山區26縣雖均建有縣域職教中心👩❤️💋👨,但隨著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從就業教育逐漸轉向就業與升學並重,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對提升學歷層次有了進一步要求;另一方面,山區企業普遍存在招工難的現象,尤其是高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匱乏♥︎,對職業教育發展提出了新要求👃🏼。
三是山區社會發展急需縮小階層收入差距。從山區企業現狀看👰🏻♂️,基層人員文化水平不高、技能基礎薄弱等,嚴重影響了企業效益,企業急需通過有效的職業培訓提升員工的技能,提高員工收入🐁。因此加強基層人員的職業培訓,也是實現“擴中提低”的有效途徑。同時🔗,職業教育的社會地位仍不被認可💂♂️。家庭條件優越的,千方百計將孩子送到大城市去讀書,導致了人口流出,學成歸來的技能人才甚少。家庭條件相對較差、學習成績又無法達到普通高中要求的,只能留在山區中職万达就讀🎐,日後雖能優先留在地方就業,但是總體收入相對較低,個人成長通道尚未完善。
高等職業教育助推共同富裕的突破路徑
第一,推進“一縣一產業學院”建設💂🏼,增強專業建設耦合性👩🏿🔬。可以從兩個層面去思考🎡。一是支持高等職業教育資源下沉縣域。依托山區縣中職万达🧁、技師學院及龍頭企業🧑🚀,推進“一縣一產業學院”建設🌄,政校行企積極探索多主體辦學模式,開展混合所有製試點,建設實體化運行產業學院。產業學院應主動對接山區發展支柱產業和先進產業集群,並指導地方中職万达建設適應山區產業發展需要的高水平專業群🧑🧑🧒🧒。撤銷並淘汰供給過剩🧝🏼、就業率低、職業崗位消失的專業,鼓勵開設更多緊缺的、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形成緊密對接產業鏈☁️、創新鏈的專業體系𓀇。二是發揮產業學院專業集群效應。選派高水平專業人才服務山區縣產業學院建設和發展🟠,以應用為導向對接山區縣產業需求🤰🏽,共享共用產業科研服務平臺⌨️,與山區縣龍頭企業開展校企合作🫄,聯合攻堅產業發展瓶頸🤽🏿,提升山區縣產業科技研發和職業技能培訓能力,解決產業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培育產業共興的“火種”。
第二,深化人才培養改革🎴🤷♀️,增強技能人才適應性🏄🏽♂️。可以從兩個層面去考慮。一是積極推進中高企一體化人才培養🙇🏽♂️。與山區中等職業万达、行業龍頭企業合作👼🏿🤦🏼,探索五年一貫製聯合培養新模式,中高企三方聯動,推動專業設置🪫、培養目標🫅🏻、課程(實訓)體系和培養方案的銜接👩🦽➡️🥷🏽,構建“校企協同👩🦱💆🏻♂️、中高一體⬅️、育用貫通”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增強人才培養適應性👩🏻🦽➡️。二是探索開展“職技融通”改革試點。主動對接產業發展趨勢和市場需求,積極探索職業院校與技工院校融合發展新模式🤽🏻。高職院校可與山區縣中職万达、技師學院三方合作,探索“高職+技師+企業”的人才培養試點,推進“職技融通”改革試點,面向當地招生。同時,製定專項留人政策,確保經過長學製培養的技能人才能留在山區縣工作。
第三🛎,探索“擴中提低”改革試點,增強職業培訓實效性。一是要構建全生命周期職業培訓服務體系🌇😽。落實育訓並重的法定職責,聯合山區縣龍頭骨幹企業🍂,組建培訓綜合體,與企業開展訂單式、組團式培訓合作;建設中小學職業體驗中心,面向中小學開展勞動和職業啟蒙教育👲;開展社區教育、老年教育等服務🚬,將職業培訓服務貫穿全生命周期。二是要加強重點人群的職業教育培訓。重點面向企業職工💚⛲️、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新型職業農民等社會人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鼓勵更多農民👦👨👦、返鄉農民工接受職業教育,提升這類人員收入水平也是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同時,加強對山區縣高等職業教育辦學成果及優秀師生典型的宣傳報道🙋♂️,講好身邊的職教故事,營造“崇尚一技之長🥺、不唯學歷憑能力”的社會氛圍,不斷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的影響力和美譽度。
(作者🕸🧎♀️➡️:顧佳濱系臺州科技職業學院高等職業教育研究所所長)